该研究找到,我国女性乳腺癌恶性度比西方女性更高。专家据此明确提出,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必须更加早期筛查,以及更加特异的化疗模式。
据介绍,该研究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的大规模乳腺癌病例调查和病理特征分析,涉及论文已在《国际肿瘤学杂志》上在线公开发表。 据该文章第一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闪博士讲解,此次研究从1999年~2008年来自中国传统7个大区7家三甲医院的44226名原发性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随机提取了4211名,并对其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信息展开了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患者就医中位年龄为48岁。
其中,91.6%的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为2厘米~5厘米的患者比例大约为51.3%,二期患者比例(47.3%)显著低于一期患者(16.4%)。此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分别为49.5%、50.1%和18%。研究者将上述结果与欧洲女性乳腺癌患者对比后找到,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具备发作年龄早于、浸润性导管癌多、肿块更大、分期更加晚、ER和PR传达比例更加较低和HER2比例更高的特点。 郑闪回应,“肿块更大、分期更加晚”解释我国患者病情较轻,“ER和PR传达比例更加较低和HER2比例更高”解释我国患者的肾功能也较好。
这与环境危险性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显著涉及,例如生活方式、不受教育程度等。此外,中西方女性在雌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等遗传特征上也有较小差异。 该文章同时分析了1999年~2008年10年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变化趋势。
结果找到,我国女性乳腺癌在临床时呈圆形肿块增大、分期提早的趋势,提醒我国在肿瘤预防工作中已获得了初步成效。 乔友林回应,比起于此前的类似于研究,该项目创建了覆盖全国的女性乳腺癌数据库,并且总结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从而为我国女性乳腺癌的筛查、临床就诊和防治获取了第一手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该研究提醒,我国月会较早于年龄段积极开展乳腺癌筛查,并优化医疗方案,制订更为合乎我国患者特点的化疗模式。
本文来源:彩神Vll-www.xiujiawang.com